生态美、产业兴、腰包鼓我们这样书写美丽乡村——全国代表扎西江村走上“代表通道”3月11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开启,邀请部分全国代表接受采访。
“您是珞巴族的全国代表,也是一名基层干部,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独特的故事?”作为走上本场“代表通道”的6位代表之一,全国代表、山南市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扎西江村对话媒体记者,分享履职故事,回应社会关切。
“斗玉珞巴民族乡是一个边境乡,那里山高路远。”扎西江村开门见山,“我清晰地记得,2018年,我第一次从拉萨赶到乡里,足足用了9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这次到伟大祖国首都北京参加全国,从乡里到拉萨,同样的路线个小时。”
交通的发展,让基层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出行的方便,也为边境的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如今,国道219就在我们家门口,我们斗玉、玉麦、扎日等边境乡镇已成为游客的打卡点,不少乡亲开起了民宿和餐饮店,吃上了‘旅游饭’。”扎西江村介绍道。
扎西江村顿了顿,接着专门提到了已经建成并即将开馆的珞巴民族历史文化展览馆情况。“现有的3个珞巴族民族乡,也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展馆。珞巴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服饰和珞巴始祖传说《阿巴达尼》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我们就像一朵美丽的珞巴之花,民族团结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深深融入大家的血脉之中半岛官网下载。”
“曾经,我们珞巴族是以刀耕火种、打猎为生的。如今,越来越觉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家园。现在的野外,经常可以看到马鹿、麂鹿、岩羊、猴子、狐狸等很多以前不容易见到的野生动物,有时候它们会跑到我们的村子周围东逛西逛,偶尔也会跑到田间地头品尝青稞小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可以说随处可见。”扎西江村的分享印证着:良好生态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我们珞巴族群众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扎西江村的声音坚定而自豪,“以我们斗玉村的脱贫户白玛卓嘎家为例,她家有3口人,现在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商店,妹妹学习了挖掘机技术,靠党的好政策和自己勤劳的双手把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23年,他们一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
如今的斗玉村,水电路全通,网络设施也实现了全覆盖,正如扎西江村所说:“我们这个地处偏僻的小乡村,也能和全国人民实现互联互通。”
“我们有这样一句谚语:幸福与否在双手,温暖与否看太阳。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我们将会继续铆足干劲、开拓进取,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篇章。”走上“代表通道”,扎西江村的铿锵话语传达百姓声音,更代表360多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网”或“中国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围绕茶产业,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农旅融合发展,引进企业投资建设旅游风景区,形成从农产品加工、销售到农旅体验、品牌创建的全链条融合发展路径,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详细]
墨脱虽然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但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23026元(人民币,下同)。[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