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录

注册账号 |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登录
武汉、苏州遭龙卷风袭击亲历者讲述!60年间青岛曾出现35次如何防范应对?

  武汉、苏州遭龙卷风袭击亲历者讲述!60年间青岛曾出现35次如何防范应对?2021年5月15日,武汉市召开近期强对流天气应对处置工作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据悉,此次龙卷风已致8人遇难,280人受伤。

  5月14日20时39分,武汉市蔡甸区奓山片区、武汉经开区军山片区突发EF2(对应风速49至60米每秒)级龙卷风,部分村湾房屋受损,大量树木折断、部分工棚倒塌。

  14日晚,江苏苏州吴江区盛泽镇部分地区突遭龙卷风袭击,初步研判为EF3级龙卷风,中心最大风力17级。龙卷风造员伤亡,局部电力设施、多处房屋受损。

  经统计,截至15日5时,灾害共造成4人死亡、149人受伤;受损农户84户,受损面积1500平方米;受损企业17户,受损面积13000平方米。苏州其他地区未发生灾情。

  一些饭店的金属招牌变形掉落。挖掘机开进了现场,紧张清理四处散落的大型房屋构件。员异常忙碌,在现场穿梭进出,清理建筑残渣。

  由于电力设施受损,周边出现了停电现象。附近干道上,大量树木树枝被折断半岛官网下载。雨天路滑、光线不佳,记者在行进中不断踩到折断的树枝。

  据当时在附近厂里干活的亲历者回忆,龙卷风来袭最严重时有10分钟左右。当时,她正准备往外走,却看到天花板一块块往下掉,就躲在机器下面。当时在厂里干活的工人,伤了好几个。

  4~8月龙卷风个数占全年的91.7%,其中4月、7月龙卷风分别占全年的18.5%和29.5%。又以午后到傍晚最为多见。

  不同地区出现龙卷风月份略有差异。华南多发月份为4~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4月和7月多发;华北地区6~7月多发;东北地区多发时段为6~8月;西南地区主要发生在7~8月;西北地区7月多发龙卷风。

  龙卷风具体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地面上的水分被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时,由于天空中的蒸汽层上层的温度较低,水蒸气就会受冷收缩下降,并在下降的过程中逐渐变成螺旋状。同时,周围的空气就随着这一螺旋不断跑到螺孔中心区,气压差也随着这一运动越来越大,最后产生大风,最终形成龙卷风。根据龙卷风产生地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产生在陆地上空的陆龙卷和产生在水面上空的水龙卷。

  据新华网报道,最强的龙卷风的地面旋转风速介于110~200米/秒之间,极大转速可达250米/秒,可以造成庄稼和树木瞬间被毁、交通和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重大损失。在美国,龙卷风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雷电;在中国,龙卷风每年也会造数以千万的经济损失,危害不容小觑。

  龙卷风在我国不算常见的灾害,但其实我国也基本上每年都能有龙卷风现象(灾害)发生。据了解,龙卷风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北美、欧洲地区以及俄罗斯、中国、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国家每年都会出现龙卷风,其中美国是龙卷风出现最多国家,记录到的龙卷风平均每年有1122个(1981~2010年平均),堪称“龙卷王国”;寒带和赤道附近地区从未出现过龙卷风。

  小尺度天气事件时空随机性较强,气象探测设备和探测系统都无法有效准确监测和追踪龙卷风的发生发展,准确预报更难,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龙卷风预警先进国家,目前仍然难以准确预报,预警时间也依然有限。

  龙卷风破坏力巨大,万一遭遇龙卷风该怎么办?①及时躲避到地下空间,如地下室;②迅速朝龙卷风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跑动,但要远离电线杆、大树、广告牌、围墙等;③如在汽车中,应及时离开,到低洼地躲避。

  2019年8月28日16时40分左右,一场龙卷风从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方家疃村附近起步,在约20分钟的时间内向东南方向推进约7公里,跨过了4个村庄,途中在汤泊阳村、汤东村肆虐,导致167户房屋受损,9名村民受轻伤,另有大量果园、农田受损。经当地多部门救灾抢险后,受灾村民得到妥善安置,且在29日14时许全部恢复供电。

  据市气象台相关专家介绍,青岛市1956~2000年近50年历史资料不完全统计,共出现31次龙卷风。2000年以后,青岛市在2007年和2008年各出现了两次龙卷风。也就是说截至今年,60年间青岛共出现35次龙卷风。

  统计发现,青岛的龙卷风一般出现在4~10月份,而发生在6~8月份的占90%以上,其中6月份最多为41%,其余月份较少。一天当中的中午到傍晚时段也有凌晨4点和晚上8、9点钟的发生的。

  青岛市龙卷风多发生在胶州、平度、即墨、市区。又以胶州发生概率最大(占39%)。市区像铁路分局和盐场等都有受到龙卷风袭击的记录。龙卷风来临时多数伴有冰雹、暴雨、雷电,同时还有巨大的轰鸣声,其灾害主要来自大风,一般风力10级以上。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半岛都市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天气网、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江苏新闻、沸点视频、看看新闻、齐鲁晚报、长江日报、中国新闻网等

相关推荐